在 OpenAI 带起的人工智慧时代,Google 在群星中显得有些黯淡。为何拥有AI先驱技术的Google,会走到这一步?
(前情提要:快讯》Altman重掌OpenAI执行长宝座!将成立新董事会 )
(背景补充:牛市灯号!全球Google搜寻「比特币Bitcoin」次数暴增 )
本文目录
在当今的人工智慧浪潮中,OpenAI 这样的新兴公司引领了革命。
—— 而 GPT 的一些关键部分:**Transformer 、强化学习(AlphaGo ) 和多模态(Flamingo) 却都是由 Google发明的。
那么为什么,作为科技领域巨无霸的 Google,却在如今的群星闪耀中稍显黯淡?
最近,Jim Fan 转发了 Socratic 公司创办人 Shryans Bhansali 的一篇部落格,我们也许可以从 Shryans的文字中一窥缘由。
Socratic 创建于 2013 年,主要产品是一款 「拍照搜题」 的应用,公司在 2018 年被Google收购。
在那个网际网路产业空前繁盛的年代,数不清的创业者心怀梦想、雄心勃勃,投身于浪潮之中。Shryans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成功者之一。而今天,我们谈论更多的,可能是经济形势、市场预期和求职情况。
同样的,当 Socratic 被Google收购,Shryans 成为公司员工之后,他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并推进自己的梦想呢?
**创业者的独白
2017 年,当我们开始为 Socratic 筹集 B 轮融资时,我们很快意识到,以牺牲收入为代价来获取使用率的做法会让我们吃亏。
每家风险投资公司都要求我们提供货币化计划,于是我们得出结论,一个专注于没有信用卡的高中生的教育应用不会成为一个大企业。
公司的共同创办人 Chris Pedregal曾在Google工作过,他重新联络了他过去的经理,我们对一个以学习为中心、由人工智慧驱动的家庭教师的愿景是完全重合的。
也许是因为我们刚刚赢得了 Google 2017 年度「最佳应用」,那次会面后不久,我们就启动了一个流程,最终,Google在 2018 年 3 月收购了 Socratic。
我们与现有的一个同样规模的团队合并,该团队由多名长期在Google工作的人员组成。Chris和我成为产品和工程负责人,负责打造人工智慧驱动的辅导员,并将这些功能引入Google最大的产品中。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我们重建了 Socratic,将其重新命名为 「Socratic by Google」,并且在搜寻和 Lens 中提供了 Socratic功能,还发布了数学求解器和逐步数学辅导原型等功能。
**在Google工作
一路走来,我学到了一些东西:
在Google工作就像拥有了第二本护照。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你的胸卡都能开启一个漂亮的办公室,里面有美味的食物、办公桌,还能高速连线Google 20多万人网路中的每一个人。
包括访问他们的巨型 monorepo,其中包含数十亿行程式码,几乎涵盖了他们所有的产品。遍布全球的资料中心的即时状态。跨越二十年历史的战略档案。
Google以Google的方式做事 。Google使用的几乎所有软体和基础设施都是在Google建立的,这是比大多数公司更早面对最棘手的工程问题的自然结果。
在Google这样的规模中,外部世界已不复存在,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被小心翼翼地允许进入他们的围墙。
这意味着我们不可能保留现有的程式码库。我们需要从头开始,与新团队一起重新开发我们的产品,然后在Google的堆叠上重建我们的应用程式。
我们的应用程式吉祥物 「Ceebo」 打破了Google的固有模式。看看Google的应用程式图示集,你会发现只有四种颜色和简单的形状。这对他们来说是可行的,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无趣的。
他们反对(「我们不会拟人化」),我们也反对(「你们安卓系统就会拟人化!」),直到最后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因为我们太小了,根本不重要。
Ceebo 作为我们的应用程式图示继续存在,并在Google内部绽放光彩,Google已经为其设计了数十种变体,Ceebo也出现在Google的文件和网站中。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会感觉很神奇。与搜寻领域的资深人士一起重新构建我们的查询分类系统,让我们对搜寻本身的构建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方面,资讯检索工具的深度令人难以置信,而计算并为网际网路上的每个页面新增新讯号的能力也令人匪夷所思。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大多数搜寻改进都是由工程师通过「并排」比较新旧结果…… 在电子表格上进行人工稽核的!
延伸阅读:FTX机密文件:Google、贝莱德曾考虑参投,惨赔2.75亿的淡马锡差点就加码..
人们可能会认为Google的工程设计主要是实现博士级的演算法,虽然有时确实如此,但搜寻或人工智慧工程师的大部分工作都涉及检视示例、发现模式、手工标注资料以及在杂乱的资料中进行分析。这似乎是最优秀的人工智慧团队的普遍真实写照。
我注意到的一个模式是, 优秀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员愿意手动检查大量资料 。不仅如此,他们还建立基础设施,使他们能够快速手动检查资料。手动检查资料虽然并不光彩,但却能为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直觉。
大多数 1000 万至 5000 万用户的问题都不值得 Google 花时间,也不符合他们的战略。但对于那些 符合其本质、战略和某人推广目标的问题,他们会花大力气去解决 。
其中一个例子是:电脑视觉是 Socratic 介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能够读取影象中的文字和数学。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我们使用了第三方工具,但在Google内部使用该工具太困难了,因为会暴露敏感资料、对规模的期望以及复杂的供应商审查流程。
有时,收购一家公司将技术引进公司内部会更容易。还有一些时候,就像我们的情况一样,雇佣了一个顶尖的博士人才来研究这个问题,并在 6个月内提供了一个世界级的数学识别 API。
Google是一个目标和努力不断变化的网路 。在Google,只要有合适的人关注,就有可能实现令人惊叹的成就。
一个能理解的副总裁,一个有相关章程的研究团队,或者一个与组织目标相匹配的人。处理好这些混乱的利益关系是专案经理的一半工作。然后,你还需要得到隐私、信任、安全和基础设施等审批者的支援。要知道一个想法是否可行,需要 数十次 对话,而要实现它,则需要 数百次 对话,但这个过程是快乐的。
团队目标在任何一个季度都可能发生变化,整个团队也可能在重组中消失,这种现象如此普遍,以至于Google人可以透过悲剧看到喜剧。
假设你解决了所有这些问题,一觉醒来,你可能还是会发现,当你在为自己的专案工作时,两个遥远的团队也在为同样的想法工作,现在到了一决雌雄的时候了,因为只有一个团队可以继续工作。
Googler 们想做伟大的工作,但往往做不到。毫无疑问,有些人是为了吃饱饭,每天工作 3小时,然后享受提前退休的待遇,但我遇到的所有人都是认真、勤奋、想做伟大工作的人。
打败他们的是审查的重重关卡、频繁的重新修订、过去失败留下的制度疤痕,以及在世界舞台上做简单事情的复杂性。初创公司可以忽略很多问题,而Google人却很少能做到。
人本身也是一个问题 —— 所有聪明的人都能反驳任何事情,却不能支援某件事情;所有领导者都没有勇气说出令人不舒服的真相;所有被雇用的人都没有明确的工作专案,但仍然必须通过有晋升价值的虚构工作来留住他们。
头重脚轻的组织很难引导:一个由多名成功的共同创办人和在Google工作了 10-20年的资深员工组成的团队,听起来可能是成就大事的秘诀,但也是陷入僵局的秘诀。
如果有多个领域需要探索,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有很强的自主性去追求这些道路,那么这种结构可能会奏效。
但如果你想开发一个统一的产品,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领导者,明确的方向,以及更多的实践者而不是思考者。与直觉相反的是,为早期专案增加人手并不会让专案进展得更快。
另外, 技术债务是真实存在的 。优秀的团队会定期在平静的日子里清理工作,从而偿还债务。
流程债务也是如此:因为释出出错而增加的审查、为防范可能的诉讼而新增的法律检查、在文件模板中新增一个部分。多年来,层层累积,直到一项新功能准备就绪数月后仍无法释出,因为它被卡在稽核之间,出路不明。
Google最近改变了他们繁琐的绩效考核流程,从一年两次改为一次,问卷从长变短,希望能从占经理一年 30% 以上的时间减少到 10% 以下。
有时,外部威胁会迫使公司做出改变,或者促使公司走向衰落。Google发明了 ChatGPT背后的技术,却并不是释出该产品的公司。现在,Google希望重新夺回在人工智慧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还需要防范一切可能的麻烦。
延伸阅读:Polygon创办人:贫民窟翻身,我的创业经历
**Google的「游戏」
在Google,只要你玩对了游戏,就有可能实现令人惊叹的成就。
Google曾经有一套内部价值观,他们称之为 「三个尊重」:尊重使用者、尊重彼此、尊重机会 。前两个很容易理解,但第三个却让大多数人感到困惑。
我的解释是:你在Google,这是一家利润丰厚、充满天才的企业。你收入丰厚,衣食无忧,生活在永恒春天的天堂矽谷。在这种疯狂的运气下,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什么?
—— 你必须找到自己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惜一切代价去解决它。
实际上,这意味着首先要完成交给你的工作。一旦这些工作都在掌控之中,你就必须深入到庞大的Google网路中,了解正在计划和发明的东西,凝聚一个清晰的未来形象,通过文件和演示使其成型,找到目标与这个形象一致的领导者,并尽可能坚持不懈地推销你的想法。
曾经,我们三个人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新的数学求解器基础上制作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数学辅导演示。这个演示为我们的智慧辅导愿景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形式 —— 它有一个连结,可以使用,可以分享。它使对话接地气,让人们做出一些具体的反应,并在我们团队之外传递,独立讨论,然后引导我们。
许多收购都以失败告终。Socratic 的故事喜忧参半。一方面,我们成功地融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我们的产品得以延续,并发展到每年为约 50亿次查询提供服务,Socratic 团队的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Chris 和我都离开了Google,创办了创业公司,而无论是 Socratic团队还是整个Google,都还没有开发出与Google能力相匹配的人工智慧辅导工具。不过,几个 Socratic 团队的Google员工可能会让它成为现实。
📍相关报导📍
致敬1024,跟着 OKX 和 Google Cloud 一窥程式码背后世界
Google Trends「XPR搜寻量」超越以太坊!币价单周涨超22%、市值紧追BNB
辉达揭最强AI晶片「H200」!股价连十涨创历史新高, 微软、Google Cloud..率先启用
Leave a Reply